挖掘好发挥好中华传统体育综合价值

分享到:
【字体:  
发布日期:2025-10-28 14:42 

在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立足生产生活实践,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体育运动,共同构成了种类多样、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体育。中华传统体育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与社会实践智慧,体现了各民族生产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文化特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充分发挥中华传统体育在文化浸润、促进各民族“三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综合价值和多元功能,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挖掘人文价值,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中华传统体育植根于中华文明,综合体现了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等,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文化资源。如,龙舟竞渡不仅是江南水乡的文化象征,也承载着团结拼搏的民族精神;太极拳是以太极阴阳理念为核心、融合中医经络学与导引吐纳术的中国传统拳术,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养生智慧和技击对抗智慧;在游牧地区广泛流行的“套马”“叼羊”等项目,传递着“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源于明代瓦氏夫人抗倭而创制的板鞋竞速,彰显出中华民族团结协作、敢拼会赢的特质禀赋。要加强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和研究整理工作,通过建立数字资源库等方式,开发利用好中华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历史记忆、人文底蕴,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研究阐释优秀基因和时代价值,发挥其隐性润育作用。通过构建数字化传播体系,发挥优秀运动员、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广泛开展中华体育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伟大民族精神。通过创设“传统体育国际主题年”、举办传统体育国际交流大赛、成立“民族传统体育联盟”等举措,推动武术、龙舟、摔跤、舞龙舞狮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走出去”,在传统与现代融合、本土与全球互动中增强文化自信。

挖掘各民族“三交”史,搭建“三交”平台。中华传统体育传承发展的历史,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如,在秦与西戎长期的交往交流中,孕育了秦人长于车马骑射的尚武精神;唐太宗“闻西蕃人好为打球,比亦令习,会一度观之”,唐朝人除了学习吐蕃人的马球技术外,还常与吐蕃人一起举办马球比赛、促进文化交流;起源于青藏高原的押加、在海南岛盛行的攀椰竞速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从一域走向全国,成为各民族共有共享共传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不仅要挖掘中华传统体育里的“三交”历史,还要以体育健身活动为纽带,搭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平台。创新中华传统体育赛事管理与组织模式,提升项目的参与度与观赏性,促进社会化、大众化进程。在全民健身大赛、社区运动会以及各类主题示范活动中,增加摔跤、赛龙舟等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引导各族群众在共享体育运动激情和体育文化魅力的过程中深入互动、加深了解。将体验、传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通过在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设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组织开展中华传统体育夏令营和游学体验活动、组织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人进校园、推动电子竞技等新兴领域与传统体育项目融合等举措,引导各族青少年共同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增进彼此友谊。

挖掘经济价值,助力文体旅融合发展。在文化强国、体育强国、旅游强国建设的过程中,各地立足文化、体育、旅游等资源禀赋,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涌现出“村BA”“村超”等一批成功样本,为文体旅融合、商贸往来、乡村振兴搭建了独具特色的平台,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要进一步挖掘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的经济价值,将传承、展演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助力文体旅创新融合发展。鼓励把民族地区的特色节日文化、自治州自治县成立逢十周年庆典等节庆活动与特色体育赛事活动有机结合,组织开展民族、民俗特色的体育健身活动和文化展演。推广“跟着赛事去旅行”等“体育+”“+体育”模式,建设一批体育旅游产业项目,打造一批知名体育赛事,推出一批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推进中华传统体育与文化、旅游、休闲、康养等深度融合,激活体育消费新热点,拓宽体育产业新空间,满足体育消费新需求。(雍文涛 谢智学)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信息来源:中国民族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轮播图预览:
您还未登录,请登录后进行收藏!

是否“确认”跳转到登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