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锡林郭勒盟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方位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创建工作,通过制度保障、阵地建设、产业发展与民生服务协同发力,让各族群众在携手奋进中共享发展成果,共同绘就草原上民族团结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生动画卷。目前,锡林郭勒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已顺利通过自治区初验,待国家民委进行实地验收。
在创建工作中,锡林郭勒盟将民族团结工作深度融入发展全局,构建起坚实的制度与基层网络。通过建立月度调度机制,细化形成194项具体举措,覆盖全盟79个苏木乡镇、1026个嘎查村(社区)。立足1103公里边境线,创新实施“国旗耀边关”铸魂工程,累计开展守边固边兴边主题活动超1000场次。同时,以“一廊一带四个基地”建设为引领,建成4个盟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累计接待全国学习团队及各族干部群众超11万人次,让民族团结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
阵地建设与宣传教育同步推进,让民族团结主旋律响彻草原。锡林郭勒盟全域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和实践中心(站、所)建设,已建成促进会1个、实践中心13个、实践站79个、实践所1026个,构建起全域联动、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开展“点餐式”理论宣讲8000场次,覆盖各族群众20余万人次,创编《民族团结大家园》等文艺作品2000多部。同时,打造5条研学路线,开展实践活动2000余场次,覆盖近10万名师生,还连续2年组织全盟乌兰牧骑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成果汇报展”系列活动,全方位展示创建实践成效。
聚焦各族群众需求,锡林郭勒盟以互嵌式发展促进交往交流交融,用民生温度凝聚团结力量。在全区率先建成农村牧区一体化综合性养老服务园区。苏尼特右旗吉日嘎郎养老园区内,不同民族的老人朝夕相处、彼此扶持,成为“团结之力、幸福家园”的生动缩影。全盟还精心打造13个互嵌式发展试点,积极推广“融在北疆”品牌,开展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互观互学”活动;建立13个“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纠纷化解率高达99%,推动形成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氛围。
民族团结的坚实基础,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24年,锡林郭勒盟地区生产总值达1235.96亿元,较上年增长4.6%。锡林郭勒羊、锡林郭勒奶酪等特色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全域旅游快速发展,全年接待游客170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31.4亿元。各族群众在产业发展与旅游升温中真切感受到民族团结带来的“发展红利”,进一步坚定了携手奋进的信心。
站在新起点,锡林郭勒盟将继续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创建工作,持续做大做响“融在北疆”互嵌式发展品牌,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贡献更多锡林郭勒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是否“确认”跳转到登录页?